编者按:习近平主席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 ,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近年来 ,我院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实施“强师工程”,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了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师资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爱教乐教优教的优秀教师 。2018年年初 ,23名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经基层党组织民主评议、推荐 ,学院党委研究决定授予“最受欢迎的四有好老师”荣誉称号。被评选出的老师各有特色,或创新、或亲和、或幽默 ,各具特色的他们构成了松山学院新时代教师群像,也让松山学院的课堂更有吸引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欧阳明星、康悦、罗小青三位青年教师 ,希望从中挖掘他们的内在魅力。
遇到这样的老师感到很幸运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电气系的欧阳明星副教授是出了名的“创新型”老师 。学生们觉得他的脑袋瓜里总会有许多关于电子产品的新点子 ,令人非常崇拜,大家私底下都称他为“欧阳大佬”。
欧阳副教授有着13年职业教育从教的经历 ,现在主要教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DSP应用技术》《AVR单片机技术》《汽车单片机控制技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等理论与实践课程。他秉承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教学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 ,对基于学生社团、培养创新人才和以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分层递进教学等有过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于2011年、2014年被确立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他培养和指导的学生在各类电子设计竞赛中先后获得国家三等奖两项 ,省一等奖三项,省二等奖七项 ,三等奖若干 。
如今,欧阳副教授基于学生科技社团培养创新人才的做法也已日趋成熟,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与口碑,成为系部一大亮点和特色。2016应用电子技术班的李松豪同学说:“欧阳老师带领我们做的电子产品想法新颖,思路奇妙。例如他最近带我们做的GPS实时授时系统时钟,是利用GPS和北斗卫星双模系统,接收时间信息,然后无线发送至所有接收器上 ,还可以编入课程表根据课表时间报时 ,以后,我们学院都可以用上这种特制的时钟啦。”欧阳副教授的创新精神不仅点燃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还在他的启发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应用电子技术班的邓子欣同学说:“欧阳老师常常会跟我们讲,他是怎么想到创新的思路 。他走在路上 ,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创新点 ,就马上拿个本子下来记录下来,我们也学习他的样子 ,在生活上遇到一些创新点,就马上记下来,时间久了,发现自己也能想出一些好招了。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感到很幸运 !”
上康老师的课我们没有一个打瞌睡的
一个春日的傍晚 ,暮色四合 ,华灯初上,当计算机系图形图像教师康悦老师带着两位学生匆匆来到办公室时 ,她还专门为此道歉:“因为正在参加中英合作教学实践的培训,连续四天都是白天上课 ,所以只能和你约晚上采访了。”
作为2016年教师教学竞赛和2017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的桂冠获得者 ,90后的康悦老师带着青年教师特有的朝气,在教学中倾注了她的热情和活力,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爱。
“这几天上中英合作教学培训的课,感触挺深 。”康老师首先谈起参加培训的感想,“培训老师说学生是分多种类型的 ,有听着学、看着学、还有读写型的学,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听 。所以上课的时候就要尽量多用一些图片、视频和动态环节 ,通过直观的形象启发引导同学思考 。”课堂上,她善于与学生沟通,针对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调动课堂气氛 ,提升学生的自信 。在色彩基础课中 ,她要求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色彩图案,剪贴组合起来,或把身穿同一色系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互动交流,组合搭配,既能体现同学自己的想法,也使课堂生动有趣,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室内艺术设计的谭嘉滢同学说:“上康老师的理论课我们都没有一个打瞌睡的 。”“我们班的同学说,如果康老师下学期不教我们了 ,也要去蹭她的课。”
活泼亲和的康悦老师身上有一种特殊的“磁吸力”作用,同学们都把康老师当作了“知心姐姐”,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她聊 。吴侨文同学说:“康老师是一个亲和的老师,我们可以像朋友那样交流。有一次上CAD课程需要测量房子的高度时 ,由于我们个子比较矮 ,需要站到凳子上用量尺测,她看到会过来帮助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她像朋友般指导我们,关心我们 ;在生活上,她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拿出来招待我们;在学习上,她也会做相应的指引,让我们少走弯路。”尤其是大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会焦虑不知道自己毕业后到底能做什么 ?康悦老师很能理解他们:“我当时找工作也经历了这个过程 ,也想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每当有学生在康老师的鼓励下树立自信,克服困难 ,实现自己的梦想 ,康老师便由衷地为他们感到喜悦 。
罗老师是我的引路人
罗小青老师是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主任,同时担任学院口才协会指导老师 。
罗小青老师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促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成功的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在该教学方法下,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16级汽修2班的吴嘉伟同学记得,在实训课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罗老师便会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分析,引导同学独立解决问题 。他还记得,在课后罗老师常常和同学们交流,会告诉大家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 。当同学倾述面临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困惑时 ,罗老师会运用哲学原理并结合具体事例帮忙大家分析 ,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指导 。而当他们的工作没做好时,罗老师以一种幽默、委婉的方式提示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下次要怎么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人生路上 ,有很多站点 ,当我在大学继续汲取新的知识 ,在这里 ,引路人便是小青老师。”吴嘉伟同学这样说道 。
讲台不高 ,但能够稳立讲台、做个被学生认可和喜爱的老师却不易;讲台不大 ,唯有坚持悉心耕耘 ,学子们的一方心田才能结出甜美的果实。对学生倾囊相授、全心以待的老师,风华正茂、求知若渴的学生,在松山钟灵毓秀的校园里,正在成就最美好的相遇 。
文/吴艳清 简颖娴 陈观荣